(2018年)对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1804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8-23 00:00 信息来源:市住建局 编辑: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审核: 系统管理员 字号:[ ]

黄家洲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城乡广植市树银杏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随州市培育和推广种植市树银杏基本情况
  银杏株干端直,枝条蓬勃、叶片莹洁呈扇形、树形若云冠,且形态季节分明,春梢万茵齐发,夏叶淡姿如画,秋色黄云朵朵,冬雪玉树银花,被誉为园林之宝,郭沫若同志曾称其是“一名巧妙的魔术师”。银杏观赏价值高,社会效益好,对随州亚热带气候、土壤条件适应性强,属于随州乡土优势树种,是能反映随州历史悠久的唯一树种。1989年4月13日,原县级随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决定将银杏命名为随州市市树;随州地级市成立后,2008年3月27日随州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再次将银杏确定为随州市市树,目前已成为随州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2009年编制、2013年修编的《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对我市树种进行了专项规划。根据随州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文化特色和地带植被特点,综合社会发展、景观组织等因素,规划选用市树银杏作为基调树种,倡导在全市绿地广泛种植银杏,加强银杏的科研生产,选育新优品种,推进产业化产品加工,促进其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发挥。
  为培育和推广种植市树银杏,九十年代初以原市花木公司为龙头企业,建立100余亩银杏苗木生产基地,引导、鼓励工商业主和苗木经营大户投资扩大种苗生产。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园林部门将银杏与常绿乔木搭配使用,一是采用银杏树作为行道树,在交通大道(原316国道城区段)、迎宾大道汉十高速连接线、清河路以及新建的城市主干道随州大道、白云大道延伸段、鹿鹤大道、青年西路、迎宾大道东段、风光大道等道路沿线栽植大规格银杏13000余株;二是在随州文化公园、回龙寺公园、一湖两岸滨湖风光带、火车站广场、博物馆广场等公园、广场广植银杏,在白云公园、神农公园、明珠广场改造中逐步更新或新增银杏,以推广银杏栽植使用;三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绿化建设中均进行了银杏树种规划配置使用。在城乡绿化建设中,林业部门采取了“三个结合”广植银杏,一是与精准灭荒工程相结合,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积极支持造林业主的荒山荒坡上栽植银杏树,如在随县双凤村栽植银杏45.4亩;二是与村庄绿化相结合,以创建“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为载体,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栽植银杏树等绿化树木,推进农村绿化美化;三是与通道绿化相结合,以随州大道、百里画廊为主线,以银杏树为主色调,沿路布荫,依路造林,打造了一批生态优美、景观宜人的绿色廊道。
  二、培育和推广种植市树银杏工作措施
  虽然我市在培育和推广种植市树银杏,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部分建设投资方在园林绿化植物栽植主观认识上,过于强调使用常绿、开花植物,片面看待落叶难扫、冬季缺绿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缺乏科学依据的偏见,使银杏在全市培育和推广种植工作进展缓慢。为进一步突出银杏在随州市城乡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推广市树种植,体现地方特色园林植物景观,打造具有随州特色的城市市树名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提升推广应用市树银杏意识。为推动我市市树银杏推广应用工作迈上新台阶,我们将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公众对市树银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各相关部门和城乡居民形成推广应用市树银杏栽种自觉意识,逐步形成“市民爱市树”的社会氛围。
  二是把好规划建设方案审核关口。在城乡新建、改建建设项目中,按照“能种则种、可种多种”原则,提高市树银杏在植物品种配置中所占的比例,积极配套种植市树。对具备种植条件的公园、广场、园路、庭院,大面积推广银杏栽种。在全市各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主城区出入口,科学种植银杏,建设第一个随州“窗口”。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市树银杏真正成为随州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特色植物名片。
  三是各类绿地提升改造广泛应用。利用现有公园、广场、游园、景区、风光带以及苗圃地改造建设,打造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成规模的银杏种植、培育基地;在机关、街道、社区、医院、学校、景区、宾馆、文保单位等公共场所,按照“单位绿化和个人爱好相结合”原则,广泛摆放、种植银杏;在城乡居民中积极倡导开展家家户户市树银杏种植活动。
  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交通部门认为公路道路两旁绿化主要满足畅通运营和行车安全的交通要求,银杏遇雨雪冰冻大风等恶劣天气易倒伏,在普通公路广植难以实施;曾都区政府将积极推进在城乡广植银杏树;高新区管委会将加大银杏的设计使用频率,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植物配置,穿插使用银杏树;我们将遵照植物设计种植规范,根据种植场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选择适宜的常绿、落叶植物与银杏相搭配,乔、灌、草相结合,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
  非常感谢您关注我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