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突出个性特色 建设“神韵随州” 发布日期:2014-02-21 00:00 信息来源:市住建委 编辑: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审核: 系统管理员 字号:[ ]

突出个性特色 建设“神韵随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州,不仅是湖北对外开放的“北大门”之一,也是鄂豫渝陕交通走廊上的重要城市。在新一轮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中,随州位于“汉十城镇发展带”这个省域二级发展轴带上,既赶上了武汉城市圈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又接受着襄阳都市区所带来的辐射和影响。在此背景下,随州市委提出建设“神韵随州”。我们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就是要在“神”在文化、“韵”在山水上下功夫,塑造出独具特色和个性的生态园林城市。
 
        围绕美丽随州梦想,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三中全会提出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要求。住在生态园林城市之中,是每一个市民的梦想和期盼。美丽中国,令人期待。地级随州市成立10多年来,城市建设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随州基础差、底子薄,要形成随州在湖北乃至华中地区新的城市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实“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速度,做强做大做实城市发展的大底盘。
        全面拓展城市新区。明确新区功能分区和定位,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构建城中商业居住综合区、城东高新技术产业区、城南行政金融文教区、城西文化旅游博览区、城北新型工业区和淅河城乡统筹示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道路,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各功能区生态宜居品质,使新区成为商人投资的热土,市民休闲的乐园,游客观光旅游的景区。
        提档升级老城功能。以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宜居水平为重点,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步伐。全面实施老城区景观带建设,大力度、高标准、多方式推进城市道路绿化,构筑绿色屏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类水系资源,形成城外三面环水,城中水带穿行。打造以生态公园为支撑,道路绿化为骨架,街头景观为节点,公共绿地、街头小品、庭院花圃为点缀,环城绿化带为呼应的城市生态体系。
        加快建设魅力村镇。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遇,倾斜扶持10个重点中心镇和10个特色镇建设,重点支持6个国家级重点镇、1个国家级旅游名镇和2个省级经济综合改革试点镇、3个省级特色镇、4个省级中心镇建设,支持小城镇专业园区建设,鼓励其形成产城融合发展,增强人口集聚力。引导农房建设向镇区和农村新社区集中,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重点打造30个宜居村庄,改造50个农村新社区,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
 
        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运行质效
        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功能,提高生活品质。三中全会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出了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建设管理的重点。就随州而言,新城区功能基本完善,老城区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配套、房屋建筑密度过大、市容市貌需要持续加强等问题。如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运行质效,重点是做好“四个坚持”。
         坚持更严格的生态规划管控。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突出生态宜居,以建设“花城、水城、绿城”为重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完善和提升城市规划,实现各类规划全覆盖,使城市规划与工业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相互衔接,并严格按城市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破坏生态责任追究机制,提高生态规划红线、绿线、蓝线、黑线、橙线、黄线、紫线七线管控的权威性。
        坚持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三中全会指出,“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对随州而言,就是要按照“东优、南拓、西抑、北调”的发展战略,建成城东新区、拓展城南新区、保护城西历史文化区、调整城北新型工业区、提升老城区,构成纵横闭合的交通路网,形成五区互通、功能互补、协调互动的城市空间格局,最大限度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布局水平,为把随州建成大城市布好局。
         坚持有序推进城市管理创新。三中全会指出,“要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结合随州的实际,就是要继续巩固和深化现有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保持全省城市管理第一方阵的荣誉。探索推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刚柔相济、管教结合,全面统筹、协调管理”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牢固树立“建管并重”的思想,通过城市的制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不断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引导市民自觉融入城市管理,人人都是城管队员,变市民被动接受城管为主动参与管理城市,共同打造一个干净、整洁、靓丽的新随州。
        坚持做实做强城市融资平台。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形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营”。这些改革举措将为随州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我们要主动主导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及时盘活土地资产、整合企业资产、增加现金投入,做实投融资平台。创新理念,通过对项目进行直接投资管理、采取BT模式增加经营性收入、多元化投资增加固定经营收入等方式做活投融资平台,精心运作,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发行企业债券、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和项目平衡机制等做优投融资平台,真正实现投融资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让城市投融资平台真正成为做大做强做实城市大底盘的新引擎。
 
        围绕城市建设品质,塑造城市艺术魅力
        城市建设品质,就是城市发展、竞争的软实力。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随州来讲,就是要擦亮“世界华人谒祖圣地、编钟古乐之乡”这两张世界级名片。作为世界级名片城市的建设者,我们要高标准规划、从容建设、精细化管理,不断挖掘和彰显城市特质,丰富城市内涵,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让随州真正成为品牌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随州真正神韵,增添新的艺术元素;让随州真正品位高、品质高,魅力四射。当前,关键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生态理念优化城市环境。随州城市山水相融,环境优美,景色秀丽。但老城区人口稠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生态容量上仍存在瓶颈。我们应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出发点,以白云湖治理、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为抓手,完善城市生态绿色廊道和城市绿地,构筑生态保护屏障,探索具有人文、生态、养生、宜居的随州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为城市建设提供生态环境支撑,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生态绿色保障,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福利。
        二是以精品标准塑造城市形态。精品建筑是品牌城市的基础,在城市建筑形态设计中要树立美学理念,大胆创意设计,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突出个性化,在城市道路、主题公园、绿色廊道、湖泊河流、重要建筑物等景观设计上精益求精,多出精品。
        三是以文化思维提升城市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打磨随州潜在的城市特质,使有历史的随州成为一座有故事可以言说的魅力新城。加大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修建力度,加大将随州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力度,加大将随州神农文化、季梁文化、编钟文化、佛教文化、山水文化转化为城市文化的力度,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相融通,让随州历史文化成为随州城市发展新的生产力,让随州历史文化赋予神韵随州新内涵。
 
        围绕打造廉洁行业,规范权力运行监督
        工程建设领域是一个高风险领域,既有质量风险、安全风险,也有廉政风险、稳定风险。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必须突出重点,强化监督,保证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权力行使、干部成长的安全。
        强化对干部的全方位监督。突出领导班子集体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始终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强化领导班子和项目建设内部自我监督意识,做到既监督其本人,还监督其身边的人;既监督八小时以内,又监督八小时以外;既重视离任审计,更关注任前审计;既关注项目招投标,又重视公开询价和过程跟踪;既监督其履职情况,更要监督其道德操守。强化领导干部自我约束,引导其净化“生活圈”与“社交圈”,守住防线,把住底线,促使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利真正用到事业的发展上,真正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强化对工程项目的程序监督。强化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规范工程建设程序,规范建设市场管理,规范招标程序。强化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创新工作方式,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让项目全程跟踪成为自觉。强化主管部门对项目的监管,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定期共同商讨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项目标后监管,严格落实变更施工设计集体会商制,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终身监督。明确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责任,严格实行质安监督、工程监理和施工单位自检的三级目标管理体制,强化过程监管,落实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施工、监理行业,严格执行施工、监理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从业行为,做到违纪必查、违规必罚、违章必停,强化施工、监理人员对法规的敬畏、对历史的敬畏、对质量的敬畏,促使施工、监理企业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
        强化对建设企业的行业监督。建设企业是项目推进的具体实施者,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安全。因此,在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要规范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质量检测企业的行业准则,对其实行信用等级管理,建立企业不良记录和黑名单制度,切实扭转在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围标、串标以及恶意低价竞标行为。强化对建设企业资质管理,建立企业资质能上能下的考评机制,坚决打击那些“只求经济利益、违背社会公德以及质量安全隐患频发”的企业,逐步建立起规范、自律、诚信的建设市场。
        打造品牌城市,建设神韵随州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更高的标准、更新的举措、更实的作风,以干求助、务实勤政,发扬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的精神,就一定能实现随州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华丽转身!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